火井镇 - 历史沿革

火井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公元557—581年)。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唐朝著名数学家、天象学家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有689年的置县史,是一座具有近15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火井古镇具有浓厚的汉代文化、天然气文化、宗教文化和明清时期传统文化,它是世界上公认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地方,也是中华第一女状元黄崇嘏的故乡。古镇街上至今还保存有打草鞋、弹棉花、打铁、甩麻绳等传统手工作坊,现存有世界第一井、崇嘏山、状元桥、河北古街、古县衙遗址、女子学校、海屋、陈氏旧居、兴福寺等历史人文古迹(景点)。
火井镇生态环境十分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5%,文井江贯穿全境,山青水秀,草长莺飞,是天然的氧吧。全镇除千年黄桷树、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外,还建成了500亩的桃、李、梨观光旅游园区、3500亩优质猕猴桃基地、3500亩优质核桃基地和43000亩竹源基地。火井镇还拥有邛崃市唯一的资源——优质温泉(含盐量7%,含硫量极低),当前,市镇两级政府正积极筹划在火井开发建设温泉项目。此外,全镇交通便捷(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讯发达,电力供应充沛。
终上所述,火井古镇望山亲水、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丰富、民风淳朴、温泉珍贵,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开发生态养身、探险访古、休闲避暑、洗浴健身等旅游项目。火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古镇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工作,确立了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思路和打造“温泉古镇”的工作目标。淳朴好客的火井人民热忱欢迎各方朋友来火井古镇观光旅游,诚邀各位有识之士到火井镇考察投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把火井古镇建设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A级景区”而努力工作。
火井镇 - 旅游事业

位于火井镇河南街41号(现火井镇政府),始建于清代,大门局部为民国初年增、改建,座南向北。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1632平方米。平面为三进复合式院落,有前厅、中厅、前院、后院、别院、厨房、仓房组成,布局错落有致,天井四周设廊,木门窗、吊柱、石础及檐脊雕饰精美。
古街
古镇现存有清末民初的一条古街河北街,长约1500米,街上一半以上古屋保存完好,重要老建筑有邱宅“海屋”、陈氏旧居、女子学校遗址(建于1913年,是邛崃乡间第一所女子学校)、金台山、九龙桥、腾龙桥、回龙桥、文武桥遗址、老县衙遗址、清乾隆戏台遗址、火神庙遗址等和见证火井古镇的古榕树。
海屋
位于河北街10号(现为镇卫生院),建于1934年4月,座北向南。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平面呈二进“日”字行四合院,整体采用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为民国初年典型牌坊式建筑,中堂与前厅对称,一进均为一楼一底,后院(二进)单层小青瓦木结构,前后院皆有天井。建筑供型西式花窗,枕头、窗楣泥作装饰均仿西式,是典型的中西式结合民居。
川西竹海长廊
位于河北街10号(现为镇卫生院),建于1934年4月,座北向南。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平面呈二进“日”字行四合院,整体采用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为民国初年典型牌坊式建筑,中堂与前厅对称,一进均为一楼一底,后院(二进)单层小青瓦木结构,前后院皆有天井。建筑供型西式花窗,枕头、窗楣泥作装饰均仿西式,是典型的中西式结合民居。
兴福寺
兴福寺为于火井镇西南,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仅5公里,是川西地区建筑文化艺术的代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建于嘉庆三十年,占地14674平方米,寺内古木参天,建造雄伟,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寺内一株千年古银杏树,堪称西南稀世珍宝。
崇嘏山
因五代王蜀女状元黄崇嘏隐居其山而得名。山上秀木争荣,万树成荫,风景迷人。山上有黄崇嘏纪念馆、崇嘏墓、崇嘏塔、狐仙洞、漏米洞等众多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黄崇嘏(公元883年---925年)家境清贫,幼年丧母,她聪明伶俐,女扮男装,白天帮着操持家务,下地劳作,晚上挑灯夜读。由于才华出众,志向坚定,一举考中头名状元,在周庠相府中任官,深得周赏识,欲招为女婿,黄崇嘏处变不惊,她向丞相周庠表明自己的女儿身,附诗一首“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立自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袒腹,愿天速变作男儿。”后辞官归隐于崇嘏山。明代巨作家徐渭的代表作《四声猿》,其中之一《女状元》就是也她为原型。黄梅戏“女驸马”也是以此为本。温江剧作家冯晚榆先生还将黄崇嘏的故事写成了电视剧本。
世界第一井
汉代古火井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之地。东汉时期,火井人就发现地下冒火,呼之曰“神火”,并利用“神火”煮盐,“火井”因之得名。后因蜀汉丞相诸葛亮曾亲临此处视察盐业生产情况,故又称之为“诸葛井”。因其利用天然气居世界第一,比英国早1600多年,引火井煮盐领先天下之先,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井”,现遗址在火井镇郑家坝。500亩桃李梨园区围绕其间,桃园山庄等农家乐分布其中,是旅游、休闲、仿古的好去处。还有挖出的古砖、饰物等。
火井镇 - 招商引资

井镇基本情况
火井镇地处邛崃西路31公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旅游线上,是邛崃至芦山快速通道上最繁荣的革命老区古镇,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煮盐的地方,也是我国五代时期王蜀女状元黄崇嘏的隐居之地。镇内有世界第一井、火井古街、邱家海屋、古县衙遗址、崇嘏墓、崇嘏塔、状元桥、兴福寺等数十处文物古迹,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旅游资源。同时,镇内的万亩竹海长廊竹品种丰富,年出产3万多吨竹材,为开发竹产业加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开发竹海观光旅游奠定了基础。火井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电力供应充沛,为投资者提供了保障。
火井镇幅员面积64.3平方公里,人口20615人,其中集镇面积1.4平方公里,集镇居住人口4000多人,集镇上日平均流动人口1800多人,有25个市级派出单位和部门,有固定商贸摊点920个,平均日商品交易额在8万元以上,自古以来就是邛崃西部邛芦路上的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火井镇以其独特的资源、环境和地域优势展示出无限的开发潜力与商机。
井镇政府将全力促进招商,并承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诚实守信,竭诚为投资者服好务,协助投资者办理相关手续,简化程序,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原则,最大诚意地让利予投资者,真正做到“引进来,服好务,留得下,能发展”,切实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收益。同时,大力鼓励全社会招商。
火井镇 - 社会事业

与会人员首先听取了火井镇在奶牛产业发展的情况介绍,并进一步参观了火井镇的奶牛场建设。在现场工作会上,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发展和壮大邛崃市的奶牛产业进行了经验性的交流。
工作会上,骆副市长对参会人员及奶牛养殖业主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加大招商引牛的力度,成立引牛小分队进行招商引牛,从而壮大邛崃市的养殖规模。二是要抓好技术环节,特别强调要在饲养技术和防疫技术上注意细节。三是要注意环保卫生,做到养种相结合,把奶牛的粪便充分利用到种植牛草上,不能直接排放到沟渠、河流中污染环境。四是要求在引进奶牛和租用场地时要及时办好相关手续,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五是要求农发局和乡镇要主动钻研技术,定期为业主开展专题培训和跟班培训,主动为养殖奶牛的业主服好务。六是要从规范化管理和建设上下功夫,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助推邛崃奶牛产业的发展。
2008年7月21日,火井镇政府今天又收到当地农民的爱心捐款130元,党员的特殊党费150元。[1]